企業故事
在豐饒中,孕育音樂最初的感動
旗山鎮,舊地名「蕃薯寮」,以現在的民生物資產業用語,「蕃薯寮」即是「糧倉」之意。這座位於臺灣的南方山城,因為交通四通八達,溪流蜿蜒期間,讓旗山物阜民豐,得天獨厚。西元1930年(民國19年),謝敬忠、謝敬禮承接了父親的糕餅店,而後順應學校師生的需求,將肥皂箱改裝釘成書架,開始銷售樂器、文具、體育器材到書籍等各種教育用品,並取日文「萬物齊全、什麼都有」之意,創立了「萬屋株式會社」。
臺灣光復後,時任旗山國小校長的謝敬忠運用漢學專長印刷出版參考書,編纂了《中日會話》一書,這是臺灣光復後第一本漢文參考書,幫助臺灣人渡過中日教育制度改變的巨大衝擊。隨著參考書創下暢銷數十萬本的佳績,謝敬忠有感於對社會教育的使命,決定放棄教職,轉而北上發展文教事業,並基於「貢獻學校與社會」的創業宗旨,正式更名為「功學社」。
因為堅持,優質文化傳頌不歇
50 年代的戰後時期,物資缺乏,在政府嚴格的外匯管制下,進口樂器昂貴且取得不易,功學社謝氏五兄弟同心協力、各展其才,透過出口旗山的香蕉及臺灣南部的鳳梨罐頭等農產品,換得外匯來買樂器和科普器材。功學社載著一臺臺的風琴,運送到各地學校,音樂風氣也因功學社的提倡,而馳名遠近。隨著經營據點在全臺各地成立,旗山悠久的音樂傳統,也以網狀方式向全臺灣擴散出去。
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
藉由多年來的努力耕耘,功學社陸續引進了世界知名樂器品牌,建立了臺灣樂器批發及零售通路和音樂教育系統。「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」是功學社當年推廣音樂教育普及的口號,如今仍鮮明的存在許多臺灣人心中。山葉音樂教室(功學社音樂中心)已是目前臺灣規模最大的音樂教學體系,數十年來作育無數音樂人才;功學社也響應政府政策,將直笛、管樂團、行進樂隊、打擊樂帶入校園,伴隨國人走過成長的青春歲月。
出身杏壇的謝氏兄弟,十分重視研究發展,秉持正派經營,將製造部門落腳於蘆洲,一步一腳印在臺灣土地上穩紮穩打,開啟了樂器生產製造的里程碑。期間亦陸續前進中國設廠,將生產線與銷售據點延伸至亞洲、歐洲、美洲,致力研發、生產到銷售的完整佈局。集團旗下品牌發展至今,靠著穩定的製造品質和高於同業的生產效率,帶動了整體供應鏈的技術升級,而研發部門日新月異突破創新的技術,已使集團擁有上百多筆國內外專利認證與國際獎項肯定成果,加上產品研發皆會與專業顧問諮詢研討,諸多用心投入都是讓研發成果可以引領產品與品牌持續前進之動力,日積月累終於成為跨國企業,在國際間取得一席之地。
分享美好,細細打造樂器地球村
功學社一直將「創造優質的生活品質」視為使命,並取「貢獻」為功,「學校」為學,「社會」為社-獻身教育與社稷,創造美好人生,為「功學社」寓以悠遠而傳頌不歇的深刻內涵。創辦人深自期許,亦期待每一位功學社的同仁,皆能將此永銘於心,發乎於一舉一動,止於一言一行,以此為職志,致力提升人類生活素質文化。
推廣音樂,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一路走來,功學社從樂器製造到音樂教育的推廣,循序漸進地擴張至音樂的全方位服務事業,踏著穩健的步伐,溫和地推廣音樂視野,與臺灣的音樂史一同垂直成長,舉步邁向全球化的創意水平思考。
未來,功學社更將結合世界各地的夥伴,持續專注於音樂領域的發展。打造世界性品牌,共同建立優質的音樂服務網路,貢獻完美音樂生活品質於消費者,以創造充滿音樂饗宴的地球村。